當醫生懷疑患有腫瘤時,通常通過病史采集、抽血檢查、影像學檢查、內鏡檢查、組織活檢、染色體和基因檢測來進行確診。
病史采集:
基本情況:患者病史、治療史、日常飲食情況,以及家庭成員的患病情況。
臨床癥狀的特征:例如起病時間、進展趨勢、癥狀發作頻率、每次發作的誘因等。
身體檢查:
檢查患者的生命體征是否維持穩定。
若腫塊可以直接看到,醫生會初步評估其性質,例如評估位置、大小、質地、活動度、邊緣是否清楚及是否有壓痛。
若病變發生在體內,醫生首先會檢查出現癥狀的部位是否存在腫塊、疼痛或壓痛。
隨后,還需要觀察全身各處是否出現其他的異常跡象。
抽血檢查:
檢查血紅蛋白濃度、各種類型血細胞的大小、形狀和數量。
測定血液中的各種生化成分,初步判斷是否存在炎癥,并評估肝、腎功能。
測定腫瘤標志物的水平是否發生異常變化。
影像學檢查:
超聲、CT、MRI(磁共振成像)、PET(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)等,可以觀察腫瘤的位置、體積,并評估體內各處臟器、頭顱及骨骼的病變情況,了解腫瘤波及的范圍和嚴重程度。
內鏡檢查:
如果腫瘤位于腔內,醫生可能需要通過內鏡方式直接觀察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,同時還可以獲取小部分組織以供病理檢查。
組織活檢:
醫生會通過一次很小的手術,獲取小部分疑似腫瘤組織用于檢測。病變組織會被送到病理科進行化驗,檢測是否存在腫瘤細胞,并結合臨床情況對腫瘤細胞的具體類型進行鑒別。
染色體和基因檢測:
染色體核型分析:判斷細胞染色體的數量、結構是否正常。
熒光原位雜交:判斷細胞的染色體上是否存在已知的基因突變類型。
基因檢測:篩查是否有人乳頭瘤病毒(HPV)感染、腫瘤基因突變或其他遺傳病的特征性突變,判斷基因型是否符合相關靶向藥物、免疫藥物的適應癥。